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《交易实况》报道,曾经的A股市场,股价波动大、资金快进快出、垃圾公司“抽血”多,回报股东少,企业直接融资难,投资者赚钱更难。2024年9月24日,一场覆盖投资端、融资端、上市公司治理等全方位的立体式改革坚定推进。一年来,“1+N”政策体系落地见效,资本市场生态焕然一新,让投资者安心,更为实体经济构建起长期稳定的“资金蓄水池”。
“924新政”推出之时,正值资本市场改革的攻坚期,特别是长期资金总量不足、结构不优、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很突出。随着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》等相关政策的落地,今年以来,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,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。这样的变化让老股民郭女士感到非常惊喜。郭女士说:“这可能是多少年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行情,而且这种行情不是打一炮就换个地方的行情,它是可以持续的。超过3万亿不是偶然的一次,反正25000亿以上是经常能看到的。以前能够突破1.5万亿,就觉得有操作的可行性了。”
除了成交量大,市场平稳上涨是这轮行情的突出特点。投资风格一直较为保守的散户崔先生,今年开始做融资了。他说,心里有底,政策的稳定性、连续性和科学性给了他信心。“我心里特别有底,敢做长期还做融资,最近半年甚至一年来尤其感觉比较稳定。如果中长期投资者心里踏实,就敢做中长线。”崔先生说。
投资者心里的踏实,源自严格监管带来的信任。作为“924新政”的重要部分,让监管“长牙带刺”,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,推动形成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。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彪说:“既追首恶,也惩治帮凶,系统地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惩罚体系,破除造假的生态圈,建立监管者的合作圈。不断完善行政、民事、刑事的追责体系。市场生态进一步得到了净化,让投资者能够在更加诚信也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进行交易和投资。”
投资者心里的踏实,更源自A股市场长牛慢牛的表现。衡量“慢牛”最直接的指标,是市场波动率下降。对此,证监会主席吴清总结:A股市场整体波动率明显下降,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.9%,较上一个五年下降2.8个百分点。
正是在慢牛格局下,投资者可以安稳获利,风险偏好逐渐提升,两融余额重返高位,突破了2.4万亿元。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说,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上升,是对市场走势愈发乐观的写照。
“两融余额对于风险偏好来讲,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,其回升显示了一部分活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不断上升,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后市的整体走势比较乐观。”吴起涤表示。
稳健的赚钱效应也吸引了场外资金加速流入,大量新投资者积极入市。北京朝阳区某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邹先生说:“从7月底开始,情况转为客户主动找我们。现在整体开户数的年龄占比中,30岁以下占了整体的六成左右。”
慢牛,让股民能够安安稳稳地从股市赚到钱,进而推高了资本市场的景气度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繁荣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。
随着“并购六条”的推出,企业通过直接融资、再融资,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,推动资本、产业、经济更好地实现良性循环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:“‘并购六条’加快了产业重组、企业并购的步伐,提升了相关并购资源整合的效率。它也是金融支持实体企业转型升级,支持经济要素进行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举措。”
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,企业不断做大做强,最直接的表现:市值迭创新高。被市场多方看好的科技企业表现更为亮眼,数据显示,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/4,已明显高于银行、非银金融、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。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认为,这个变化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。“A股里面科技企业原来在数量上比较多,现在其市值从绝对的数额和占比上来看,都非常大了,有市值前50的公司里,有一半左右都是科技公司,这说明资本市场正在把更多的资源、更多的钱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,其融资效率就更高了。新质生产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撑。”付立春表示。
改革推动资本市场迸发出炽热的活力。慢牛的市场表现和投融资协调的格局,是改革效果的初步显现。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巩固根基,进一步发展,需要政策更大力度的落地见效,需要企业家们用扎扎实实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,更需要投资者关注长期利益,陪企业成长,多方共同努力,构建多赢的局面。
这一年的改革成效让我们坚信:只有构建让股民长期安稳赚钱的资本市场,才能给实体经济更长久的支持。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,随着一系列有体系的改革加快落地,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也会进一步加快融合发展,对于中国资产的质量提升而言有重要意义。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也会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