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来源:望京博格投基)
转自:望京博格投基
博格目前主要有三个账户:
场内ETF账户资产240万元;场外基金账户资产560万元;投顾组合持仓资产110万元,合计持仓近1000万元了。
10月份的回调对于博格影响很大:

10月份,场内ETF账户亏损13.4万元,场外基金账户亏损29.3万元,再加上投顾组合账户的亏损,这个月已经亏损50万元。
亏损50万之后的操作与思考如下:
(1)继续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
有人说这次回调跟今年“4月7日”类似,博格不同意这种说法
4月7日的那次回调,基本把博格今年前三个月浮盈都对冲掉了。即便当时已经接近满仓,博格依旧筹集了几十万资金加仓,事后证明那次加仓是正确的。
10月份这次回调,博格不仅没有加仓,还进一步进行了“高切低”:

把浮盈70%的人工智能切换到恒生科技(金额25万),人工智能的估值超70倍市盈率,恒生科技最新的市盈率仅为22倍,拿着低估值的相对更安心。
把浮盈40%的机床清仓(金额25万),浮盈70%的资源略微减仓(金额5万),浮盈15%的化工清仓(金额17万),获得差不多47万的现金。
加仓绿色电力(金额10万),一来电力没有怎么涨,二来人工智能也会增加电力的消耗,也算是比较稳健的选择。
加仓价值ETF159263(金额30万),价值指数前两大权重股为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,指数市盈率不到9倍,股息率超过5%,也算非常稳健了。
此外还加仓了一些红利汉堡与消费汉堡。
(2)未来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
以上就是博格10月份操作,接下来说说逻辑(不一定对):
现在上证已经3900点了,这个已经超过2021年的高点,距离2007年的6000点与2015年的5000点不远了。
A股目前市值120万亿,远超2007年与2015年,想要现在市值再涨30-40%不仅需要更多的资金,还需要企业有更多的利润。
最近听了一个逻辑,让我对于未来上证突破6000点产生一丝疑虑:
”纳指上市公司3000-4000家,最近二十年上市了10000家公司,退市也差不多10000家公司,烂公司都退市了,没有反映在指数里面。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好公司,所以纳指反映是好公司的业绩。
A股退市的公司太少了,缺少正常的新陈代谢,导致一小部分上市公司是亏损的,久而久之指数不仅反映好公司也反映烂公司,这样的指数大概率没有只反映好公司的指数好了。”
因此,博格未来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。
(3)未来投资计划
博格目前核心仓位为港股创新药、国防军工、恒生科技,三者合计权重50%左右,最近又加仓了恒生科技,三者里面恒生科技权重最大。

好在这三个方向里面港股创新药与恒生科技估值还算合理,国防军工估值虽高,但受益于大国博弈。
牛市虽已过半,但仍未走完。
若未来市场再次上涨,博格大概率会继续止盈,把总体仓位从目前80%依次降低到70%、60%、50%。
一边是专家们说这次是长牛慢牛,一边是未来市场不可预测,最后降低到50%仓位,博格觉得是最舒服的。
现在经济还没有全面复苏,尤其是消费还差点意思,市场热点完全是资金推动的。资金也不是盲目的,都是选择炒作有盈利增速的行业。
例如:芯片行业盈利增加30%,资金能把股价炒涨一倍。这个有点2019-2020年资金抱团创新药的意思:
创新药盈利连续两年增30%,股价飙涨200%,市盈率从50倍直接干到200倍。之后几年,创新药企业营收与盈利都没有下降,但是估值从200倍回调到40倍,股价直接跌了70%左右。
(4)市场啥时候见顶?
根据2015年牛市与2021年牛市的经验,散户投资者都是在牛市末期通过公募基金入场的。
或者说一旦散户大规模入场,牛市差不多就在三个月内触顶了。
怎么算散户大规模入场呢?
通常一个季度偏股基金净申购超过10000亿。
散户似乎对于公募基金不敢啥兴趣,博格一度觉得(小概率)可能还没有等散户来,牛市就结束了。

看看最近金价的飙涨,再看看10月以来黄金ETF净申购211亿元,周围普通人都在讨论追不追黄金。
博格唯有感叹,不是散户不买基金,而是市场还不够疯狂。如果未来股票比黄金涨的还猛的话,散户们一定会来的。
大家可以关注博格,我会定期更新偏股基金净申购的数据,看看啥时候一个季度可以新增10000亿,那时候牛市就差不多到顶部了。

相对A股而言,港股估值仍然便宜;
美股估值已经全面高估了。
MACD金叉信号形成,这些股涨势不错!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