涨势之快,连上游原厂也难以应对。据台湾电子时报援引供应链消息称,三星电子已率先暂停10月DDR5 DRAM(当前DRAM行业成熟工艺制程的最新产品)合约报价,引发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跟进,将导致供应链“断粮”,恢复报价时间预计将延后至11月中旬。有行业人士认为,存储“已完全进入卖方市场”。
事实上,存储行业在2016年、2020年也曾经历过两轮上行周期。在万联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陈达看来,前两轮上行周期主要由新技术迭代和下游消费终端需求驱动。
“2016年后的上行周期,主要是DDR4内存的加速渗透与产品换代,和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高性能应用的普及,拉动了存储芯片需求;2020年后的上升周期,主要是远程办公、在线教育等广泛普及,拉动了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需求,进而推动存储芯片需求提升。”陈达说。
多名长期销售存储产品的华强北商家向记者表示,相比于之前的涨价,这轮涨价周期更长,且更加“来势汹汹”。
“由于AI发展浪潮持续推进,需求旺盛,而短期内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,供需缺口可能会继续维持。”陈达分析道,相较于之前的上行周期,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主要由AI需求拉动、存储技术迭代进一步加速、供给端产能调控策略升级等因素共同驱动,持续性或更强。
在存储类产品的价格飙涨的“一派火热”之下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从事电子行业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存储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如存储芯片晶圆厂,如三星、美光、海力士、长鑫、长存来说是一种“利好”,在需求旺盛、价格上涨的行情之下,制造商有望获得更多利润。同时,对于中游的模组厂商及经销商来说,采取合适的库存策略,也同样能够因此获利。
“存储产品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价格弹性低,即使涨价,这些‘大厂’依然会大量购入。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这类产品价格弹性更高,普通消费者往往会由于价格的大幅上涨,而降低配置或推迟购买。”该业内人士分析称。
手机、电脑等厂家进货成本“天天涨”,消费者需要溢价购买产品,当存储产品的价格变动层层传导,消费终端需要被迫涨价以转嫁成本压力,华强北的商户与消费者都有点“撑不住了”。
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、上海证券报、财联社、公开资料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