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 > 黄金资讯 > 正文

释放体育消费潜力“20条”:到203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7万亿

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

  《意见》明确指出,要丰富体育场地供给。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。持续开展“国球进社区”、“国球进公园”活动,推动户外运动设施、全民健身中心、体育公园、社会足球场地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彩票公益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。

 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,近年来,在近2万个老旧小区、5000余个城市公园配建了17万多套乒乓球台等小型多样的健身设施,不断加大“三大球”场地、体育公园、滑冰场、滑雪场、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力度,在公园绿地、桥下空间、老旧厂房等金角银边配建健身场地设施,目前社区15分钟健身圈得到基本实现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累计投入56.5亿元,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。

  体育装备企业、体育场馆、场馆及赛事运营方,以及其他体育服务经营主体,都将迎来政策支持。

  《意见》提出要做大做强体育企业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,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。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,组织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,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,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。鼓励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,加快绿色、低碳、智能转型,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。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、复合型经营,培育一批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主体和服务品牌。

  《意见》明确了财政、金融等政策支持。具体包括: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;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、消费满减、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;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,加强信贷管理,丰富信贷产品,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;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、发行债券、资产证券化等。

  目前,我国有多家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,涉及体育服装、体育用品、体育服务等领域,包括安踏体育、李宁、特步国际、亚玛芬体育、中体产业、力盛体育等。
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