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披露业务结构数据的同时,宇树进一步强调了“民用机器人”这一定位。相较于优必选侧重工业场景的布局,宇树将四足机器人20%的工业应用仅限定于巡检、消防等特定领域,其余八成的四足机器人以及所有人形机器人则避开工业场景,全部应用于科研、教育和消费领域。
战略选择或许对应着公司高层对商业化节奏的考量。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此前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,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落地的推进,需要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、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。
随着IPO申报文件的提交,宇树的研发投入占比、订单转化率等关键数据将揭开面纱,这不仅关系到公司估值定价,更将成为判断人形机器人技术从“表演舞台”走向“生活场景”真实进度的重要依据。
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向宇树科技咨询,对方仅表示“请以官方发布内容为准”。
机器人落地潮涌前夕,宇树的资本答卷或将为整个赛道的商业化路径定下基调。